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29卷  第12期

通过进料口中颗粒碰撞优化提高絮凝未分级尾矿沉降效率

焦华喆,陈魏林,吴爱祥,余洋,阮竹恩,Rick Honaker,陈新明,于建新

封面故事尾矿库和空区是目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的两个重大隐患,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优先推行充填采矿法,其中尾矿的高效浓缩是金属矿山尾矿回填和表面处理作业的先决条件,悬浮液中的超细尾矿颗粒与絮凝剂分子的有效碰撞对于絮体团聚体的形成和沉降至关重要。深锥浓密技术作为推出膏体时的技术突破,解决了超细尾砂高效脱水浓缩的一大难题,深锥浓密机是目前全尾砂膏体脱水浓密方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正如封面图中主体部分是深锥浓密机给料井结构,利用重力沉降的方式将给料中悬浮的固体进行富集浓密,通过优化絮凝剂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速度,提高絮凝剂沉降速度和溢流澄清度,在工程应用中解决实际工程难题,表现出来较高的应用价值。

显示方式:
特约综述
难选含铁资源深度还原-磁选研究进展
张强, 孙永升, 韩跃新, 李艳军, 高鹏
2022, 29(12): 2087-2105. doi: 10.1007/s12613-021-2408-x
摘要:
难选含铁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部分难选含铁资源可通过磁化焙烧技术进行开发利用,然而,仍有部分难选含铁资源选别难度极高,接近或超出选矿工艺的处理极限。针对常规选矿方法和磁化焙烧技术无法利用的难选含铁资源,东北大学基于选冶联合理念提出了深度还原技术,即在低于矿石熔化温度下将矿石中的铁矿物还原为金属铁,并通过调控促使金属铁聚集生长成一定粒度的铁颗粒,还原物料经磁选获得炼钢用优质金属铁。本文从热力学基础、还原动力学、金属铁颗粒的生长调控、添加剂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等角度对深度还原技术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深度还原设备转底炉和回转窑进行了简要介绍。目前深度还原技术主要使用煤粉作为能源和还原剂,容易导致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因此,以氢气或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代替煤粉进行深度还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特约综述
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的制备及其水化:综述
张骞, 刘波, 肖葵, Christian Ekberg, 张深根
2022, 29(12): 2106-2116. doi: 10.1007/s12613-022-2538-9
摘要:
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具有低碳、低能耗、低污染等优点,然而低碳水泥中工业固废利用率普遍较低。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综述了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工业固废的活化、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的形成及其相关的水化机制。工业固废经机械活化其平均尺寸通常降至10 µm以下,比表面积增至350 m2/kg以上。热活化可以增加工业固废的玻璃相含量及反应性,其中煤矸石活化温度通常设定为400−1000°C。工业固废在混合物水化中的作用分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工业固废的物理作用通常作用于混合物水化的早期阶段,随后,工业固废会在水泥水化提供的碱性环境中发生反应,生成C−(A)−S−H凝胶等产物。此外,碱活化会影响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的水化动力学并改变凝胶产物的比例。最后,讨论了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的环境影响和成本,以指导利益相关者选择可持续的工业固废。
研究论文
基于声发射检测的岩石材料非均质性评价与分类研究
张同钊, 纪洪广, 苏晓波, 由爽, 权道路, 张洲, 李金哲
2022, 29(12): 2117-2125. doi: 10.1007/s12613-021-2381-4
摘要:
对于深部岩石力学和地下工程而言,准确表征与评价岩石的非均质性,对于研究岩石在深部复杂环境下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异性至关重要。由于岩石成分的复杂性和矿物分布的随机性,采用传统的图像观察方法难以准确的表述岩石的非均质性,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科学、实用的试验方法对岩石的非均质性进行表征评价。本文假设同种岩石具有相同的矿物几何特征及边界特征(即岩石的微观基质相同),岩石在破坏过程中强相矿物破坏的声发射信号相比于弱相矿物破坏的声发射信号较多。岩石巴西劈裂过程中轴线上的破裂可以近似的认为岩石内部强弱相矿物的依次破裂,通过统计不同应力阶段岩石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可以间接的分析岩石内部强弱相矿物的差异性。基于此,通过定义岩石强弱相矿物占比及矿物空间分布的均匀性表征出了岩石的非均质性。之后选取不同特征变辉长岩和花岗岩验证了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本文在岩石非均质性评价的基础上探究了岩石宏观力学参数与岩石非均质特征的相关性。单轴和三轴试验表明,岩石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不仅仅与岩石强弱相矿物占比有关,也与岩石矿物空间分布的均匀性相关。
研究论文
通过进料口中颗粒碰撞优化提高絮凝未分级尾矿沉降效率
焦华喆, 陈魏林, 吴爱祥, 余洋, 阮竹恩, Rick Honaker, 陈新明, 于建新
2022, 29(12): 2126-2135. doi: 10.1007/s12613-021-2402-3
摘要:
尾矿的高效浓缩是金属矿山尾矿回填和表面处理作业的先决条件。悬浮液中的超细尾矿颗粒与絮凝剂分子的有效碰撞对于絮体团聚体的形成和沉降至关重要。加料速度和絮凝剂添加方法不合理,会导致絮凝剂不能有效分散,浓缩机溢流中颗粒含量高。本文分析了紊流强度和絮凝剂添加方式对絮凝体大小、强度和运动特性的影响。为了解决浊度增加的问题,进行了中试连续浓缩试验。以全尾砂的单个颗粒和多个絮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絮体的颗粒迭代沉降模型。通过跟踪和模拟粒子轨迹,研究了湍流强度对碰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颗粒沉降过程中,由于微观作用引起的颗粒粘附,在迭代过程中出现混沌现象。当紊流强度为25.99%时,尾矿絮体的最大粒径为6.21 mm,最大沉降速率为5.284 cm·s−1。尾矿絮体在受阻沉降时呈现出颗粒力链系统的多尺度结构,强弱力链的交织构成了颗粒的拓扑结构。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某厂浓缩池,优化了絮凝剂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速度,提高了絮凝剂沉降速度和溢流澄清度。
研究论文
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提高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浸出铜的回收率
陈威, 尹升华, 宋庆, 王雷鸣, 陈勋
2022, 29(12): 2136-2143. doi: 10.1007/s12613-021-2392-1
摘要:
生物浸出回收低品位硫化铜矿中的铜金属具有操作简单、低能耗、节约经济等优点,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浸出效率低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为了促进生物浸出效率,研究了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对低品位硫化铜矿石生物浸出、铜浸出率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有助于低品位硫化铜矿的生物浸出,这主要是通过减少Fe3+水解形成的钝化层来实现的。浸矿过程中添加5 g·L1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后,铜浸出率提高到了78.35%,细菌浓度提高到了每毫升9.56 107个。同时,通过16S rDNA分析可知,添加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可以影响微生物群落。添加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后,各个实验样本间差异变大,最大值达到0.375。在生物浸矿实验过程中,添加5 g·L1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的实验样本中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8.63%。
研究论文
钒渣中化学组元对元素分布、物相和钙化提钒过程的影响
余唐霞, 姜涛, 温婧, 孙红艳, 李明, 彭毅
2022, 29(12): 2144-2151. doi: 10.1007/s12613-021-2334-y
摘要:
钒渣中的化学组成对其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有重要影响,而物相组成又影响着后序钙化焙烧以及钒的浸出。本文以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七种钒渣为原料,使用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研究了不同组元对钒渣中元素分布、物相组成、钙化焙烧和主要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七种钒渣中硅酸盐相均包裹在尖晶石相周围,尖晶石相主要元素从内到外分别为Cr、V和Ti,低铬钒渣的尖晶石相尺寸大于高铬钒渣,高钙高磷钒渣中尖晶石相更为弥散。随着Cr含量增加,含钒尖晶石的最强峰向大角度偏移,且钙化焙烧后有(Fe0.6Cr0.4)2O3形成。高钙高磷钒渣中过量的Ca与Si生成了Ca2SiO4。V浸出率在部分钒渣中超过88%,Cr浸出率均低于5%,Si浸出率在高钙高磷钒渣中高于其他钒渣,Mn浸出率均超过10%,Fe和Ti浸出率较小可忽略。
研究论文
新型高剪切制粒工艺参数对铁矿石颗粒长大行为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游洋, 郭家宝, 李刚, 郑壮, 李永, 吕学伟
2022, 29(12): 2152-2161. doi: 10.1007/s12613-021-2407-y
摘要:
随着优质铁矿资源的减少,一些低品位铁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类矿石由于经历了选矿过程,导致其粒度较小。在传统的圆筒制粒工艺中,水分难以在细粒度的精矿表面均匀分布,从而导致制得的准颗粒粒度偏析严重,影响了烧结料层的透气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卧式高剪切制粒工艺,将颗粒在传统圆筒中的二维受力变化为轴向和径向的三维受力,从而提高烧结原料颗粒的混匀和制粒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烧结混合料颗粒在新型高剪切制粒机中的长大过程以及形成的准颗粒结构,发现准颗粒粒度先随制粒时间的增加逐渐长大,但制粒时间超过35 min后粒度几乎保持稳定。准颗粒结构主要分为三类:无核颗粒、单核颗粒和多核颗粒,其中单核颗粒是最常见的准颗粒结构。水分促进了颗粒的聚结长大,当前原料条件下8.8wt%的水分能够得到最优的制粒效果。增加形核颗粒的比例虽然导致准颗粒粒度有所增加,但是实际的颗粒长大指数却是逐渐降低。同时,增加精矿比例也会导致准颗粒粒度以及料层透气性等指标变差。尽管如此,高剪切制粒工艺的制粒效果仍优于传统圆筒制粒工艺。
研究论文
钛磁铁矿和钛铁矿冶炼渣的相平衡研究
廖金发, 赵宝军
2022, 29(12): 2162-2171. doi: 10.1007/s12613-021-2376-1
摘要:
高炉冶炼含钛铁矿时,因强还原条件和高温会形成高熔点Ti(C,N),导致炉渣和铁水粘度增加,使高炉操作难以顺利进行。必须掺杂高品位铁矿稀释原料中的氧化钛,使高炉渣所含的20wt%~30 wt% TiO2难以回收,造成资源浪费。HIsmelt是近年来开发的绿色炼铁新工艺,不需要焦炭和烧结矿。HIsmelt工艺中炉内的氧分压高于高炉中的分压,温度显著低于高炉风口,因此避免了Ti(C,N)的形成。HIsmelt炉的水冷内壁会造成大量热损失,增加能耗,而且有炉衬烧穿的潜在风险。在HIsmelt工艺中以CaO为助剂熔炼富含TiO2的铁矿会产生Al2O3–MgO–SiO2–CaO–TiO2渣。利用高温平衡、冷淬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该渣系的相平衡,探讨了处理钛磁铁矿以及钛磁铁矿和钛铁矿混合矿的过程中渣液相温度与助剂添加量的关系。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观察到的初晶相有板钛矿M3O5(MgO·2TiO2–Al2O3·TiO2)、尖晶石(MgO·Al2O3)、钙钛矿CaTiO3和金红石TiO2。结果表明,在TiO2和M3O5相区中,渣液相温度随着Ca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在尖晶石和CaTiO3初晶相区的液相温度则随CaO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通过控制渣液相温度可以在炉子内壁上形成保护渣层,减少热损失,降低内衬耐火材料消耗。此外,讨论了炉渣碱度对炉渣液相线温度的影响,发现冶炼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混合矿可以获得低硫铁水和高TiO2炉渣,具有显著的成本和资源优势。最后,将实验测定的液相温度和固溶体成分与FactSage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含钛热力学数据库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研究论文
钛对包晶钢铸态粗大柱状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
安家志, 蔡兆镇, 朱苗勇
2022, 29(12): 2172-2180. doi: 10.1007/s12613-021-2375-2
摘要:
包晶微合金钢具有高强、高韧、易焊接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领域。然而,包晶钢在连铸过程中常于铸坯表层生成粗大柱状奥氏体晶粒,是致使铸坯矫直过程形成角部横裂纹等质量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快速定向凝固装置实验研究了Ti元素对包晶钢凝固过程铸态粗大柱状奥氏体细化的影响,并利用扫描与透射电镜分析了Ti的析出物在包晶钢凝固过程中的尺寸与分布规律。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其奥氏体组织主要由粗大柱状奥氏体与细小柱状奥氏体组成,随着Ti含量的增加,粗大柱状奥氏体区域逐渐减小。当Ti含量增加至0.09wt%时,粗大柱状奥氏体完全消失。在凝固过程中,微米级别碳氮化钛将最先在液相中形成,从而降低细小柱状奥氏体向粗大柱状奥氏体不连续生长的转变温度。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纳米级碳氮化钛将在奥氏体相中析出并钉扎晶界,从而细化包晶钢铸态奥氏体晶粒。
研究论文
Zr含量对Ti/Sn–Ru–Co–ZrOx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常麟晖, 陈胜, 谢雄辉, 陈步明, 乔海红, 黄惠, 郭忠诚, 徐瑞东
2022, 29(12): 2181-2188. doi: 10.1007/s12613-021-2326-y
摘要:
在MnCl2体系中电解锰具有槽电压低、可有效降低能耗、锰产品品质优良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阳极在氯离子体系中稳定性差、易失效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热分解氧化法制备了梯度Zr元素改性的Ti/Sn–Ru–Co–Zr新型阳极。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了涂层阳极的形貌特征。基于涂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及XRD(X射线衍射)测试研究并分析了Zr元素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当Sn–Ru–Co–Zr的摩尔比为6:1:0.8:0.3时,由于ZrO2纳米粒子的良好填充效果,涂层表面的裂纹最小,整体致密性最好。此外,通过此条件制备的电极在1mol% NH4Cl 和 1.5mol% HCl 溶液体系中具有最低的传质阻力和较高的析氯活性。通过加速寿命测试并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可得,该电极的使用寿命可达3102 h,较无Zr电极提高11.87%。
研究论文
大气等离子喷涂ZrO2–YO1.5–TaO2.5热障涂层的非平衡晶界钽偏析失效机理
姚尧, 毋敌, 赵晓峰, 杨帆
2022, 29(12): 2189-2200. doi: 10.1007/s12613-021-2394-z
摘要:
ZrO2–YO1.5–TaO2.5(ZYTO)三元体系因其低的热导率、稳定的四方相结构和铁弹性增韧机制,成为了热障涂层陶瓷层候补材料中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ZYTO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块体结构及性能方面,对于其作为热障涂层实际应用的结构及性能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ZYTO热障涂层在高温服役过程中的结构及性能演变,并明确其高温失效机理。本文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ZYTO热障涂层,并研究了其在1150°C下的热循环性能及微观结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尽管ZYTO块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学和力学性能,但是大气等离子喷涂ZYTO热障涂层却表现出极短的热循环寿命。这主要归因于在超高温的大气等离子喷涂过程中Ta元素有限的溶解度以及急速冷却所伴随的非平衡晶界Ta偏析现象,导致 ZYTO热障涂层发生了从稳定四方相到亚稳四方相和立方相的相变过程。相变过程带来了~0.74vol%的体积收缩,使得涂层中亚稳四方相和立方相的相界处萌生了大量微裂纹。此外,具有大量晶界Ta偏析的立方相表现出明显的晶间脆化,显著降低了涂层的结合强度(~5.3 MPa),使得大气等离子喷涂ZYTO热障涂层过早失效。
研究论文
优化富锂材料亮相分布提高结构稳定性及抑制电压衰减
于杨, 李建玲, 韩桂梅, 杨哲, 钟健健, 康飞宇
2022, 29(12): 2201-2211. doi: 10.1007/s12613-021-2362-7
摘要:
富锂材料虽然具有超高的比容量,但由于氧的氧化还原不完全可逆,因此会出现电压衰减和结构不稳定的现象。本文首次采用分布共沉淀的方法以通过控制过渡金属元素的分布来实现对两相分布的调控。经过检测发现成功的增加了颗粒内部中LiMO2(M = Ni、Co、Mn)相的含量以及颗粒表面Li2MnO3相的含量,并在表面形成了Li4Mn5O12尖晶石相。这使得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LR(原始)在 1 C 500 圈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 72.7 mAh⋅g−1,而GR(改性样品)的放电比容量仍为 137.5 mAh⋅g−1。在1 C循环220圈后,GR 的放电中压仍然保持在3 V以上。因此,通过调节两相的局部状态可以有效地稳定材料结构和抑制电压衰减。
研究论文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钴基多组分纳米粒子作为锌空气电池的先进阴极催化剂
刘山靖, 万小晗, 孙悦, 李师奇, 郭兴梅, 李明, 尹瑞, 孔庆红, 孔静, 张俊豪
2022, 29(12): 2212-2220. doi: 10.1007/s12613-022-2498-0
摘要:
为了提高锌空气电池 (ZABs) 中阴极氧气还原反应 (ORR) 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吸附–络合–煅烧方法,在石墨烯纳米片上形成包含 Co、Co3O4 和 CoN 的多组分钴基纳米粒子及大量N掺杂原子,获得 Co/Co3O4/CoN/NG复合材料。尺寸小于50 nm的Co/Co3O4/CoN 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 N 掺杂石墨烯 (NG) 基底上,极大地改善了ORR的电催化行为。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催化ORR的半波电位高达0.80 V vs. RHE,极限电流密度为4.60 mA∙cm−2,与市售的铂/碳 (Pt/C) 催化剂接近。作为ZABs的阴极催化剂,该电池的比容量和开路电压分别为 843.0 mAh∙g1和1.41 V。优异的性能归因于高度分散的Co/Co3O4/CoN纳米颗粒和掺杂氮原子提供了大量的催化活性位点,以及石墨烯二维结构提供了高表面积及快速的电子传输通道。
研究论文
粒度和形貌对纳米CeO2吸附和光催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崔子祥, 张璐, 薛永强, 冯亚楠, 王梦颖, 陈姣姣, 集博腾, 王晨宇, 薛一迪
2022, 29(12): 2221-2231. doi: 10.1007/s12613-021-2332-0
摘要:
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而其性能与催化动力学密切相关,但粒度和形貌对纳米材料光催化动力学的影响规律以及光催化动力学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度的纳米CeO2,测定了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参数,并讨论了形貌和粒度对其吸附动力学、光催化动力学和光催化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和形貌对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粒度的减小,相同形貌的纳米CeO2的吸附率和吸附速率常数增加,光催化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常数也增加;球形纳米CeO2的吸附率,吸附速率常数,光催化降解率和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都大于线形纳米CeO2的;且吸附速率常数的对数和光降解速率常数的对数分别与直径的倒数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形貌和粒度对整个光催化过程的动力学级数和机理没有影响。并提出了纳米材料光催化动力学的机理,推导了机理速率方程。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动力学机理分为溶液中的被降解物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被吸附物质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和反应产物的解吸三个基元步骤,其中光降解产物的解吸为光催化动力学的控制步骤,并且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级数均为1级。上述纳米材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机理是普遍化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纳米材料均有相同的光催化动力学机理和动力学级数。我们提出的纳米材料的普遍化光催化动力学机理以及粒度和形貌对纳米CeO2光催化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可为其它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研究论文
粉末冶金Ti–45Al–10Nb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金旭晨, 叶培浩, 纪红蕊, 索转霞, 魏博鑫, 李学问, 房文斌
2022, 29(12): 2232-2240. doi: 10.1007/s12613-021-2320-4
摘要:
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化学成分为Ti–45Al–10Nb的高Nb含量的TiAl合金,并研究了其在850、900和950°C下的抗氧化性能。根据氧化皮形貌和微观结构演变分析,讨论了高温下的抗氧化机理。850°C和900°C的氧化皮结构相似,TiO2+Al2O3混合物覆盖在弥散分布TiO2+Nb2O5的基体层。在950℃时,氧化皮从外部到母体金属分为四层:疏松的TiO2+Al2O3层、致密的Al2O3层、致密的TiO2+Nb2O5层和弥散分布TiO2+Nb2O5的基体层。Nb层抑制了Ti原子的向外扩散,阻碍了TiO2的生长,同时促进形成连续的Al2O3保护层,使合金具有长期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研究论文
静压循环膨胀挤压后超细/纳米晶粒纯铜管的织构演化与力学各向异性
Seyed Moien Faregh, Ghader Faraji, Mahmoud Mosavi Mashhadi, and Mohammad Eftekhari
2022, 29(12): 2241-2251. doi: 10.1007/s12613-022-2514-4
摘要:
采用静压循环膨胀挤压工艺(HTCEE)加工超细粒纯铜管,研究了其织构演化和力学各向异性行为。对于超细晶铜(UFG)管,在纵向和周向记录了不同的变形行为和显著的拉伸性能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HTCEE工艺使材料轴向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分别提高了3.6倍和1.67倍。同时,这一过程使周向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分别提高了1.15倍和1.12倍。作为力学各向异性判据的周向极限抗拉强度与轴向极限抗拉强度之比,对于退火粗晶粒和热处理后的UFG管分别为1.7和1.16。因此,结果表明HTCEE过程对力学各向异性有降低作用。此外,HTCEE工艺在两个方向上的延性损失都很低,这是HTCEE工艺的另一个优点。硬度测量显示,周向硬度值略有增加,这与拉伸试验的趋势一致。进行织构分析,以确定晶粒的分布,得到的{111}极点图证明了织构的演化,并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扫描电镜(SEM)显示,在两个正交方向拉伸试验后,出现了不同的断裂模式。